
我们都知道,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,而母乳喂养无论是对于宝宝,亦或者是对于宝妈而言,都是益处多多。但是在产褥期的宝妈普遍会纠结到的一个问题:到底“按时”好?还是“按需”好?
按需喂养
所谓按需喂养,是跟着宝宝的需求走。只要是宝宝饿了就要喂,但是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很小,一次不会吃太多,相比而言,母乳较奶粉更容易被消化,宝宝饿的也比较快,这就需要宝妈频繁的哺乳,会比较辛苦。
按时喂养
就是将喂养的时间段固定,如间隔两到三个小时喂养一次,一次喂饱,及时宝宝在中间的时间里哭闹也不喂奶,这样的理论听起来好像是有些残忍,但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似乎在大部分宝妈们产前的知识储备里,“按需喂养”占到的比重要大一些。
大部分宝妈对于月子时光的印象大概是这样子的,一方面要忍受着来自产后恢复的各种不适,一方面又要兼顾宝宝的喂养,有时候会觉得一天的24小时有12个小时都是在喂奶中度过的,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半个小时就要被宝宝的哭声从睡梦中吵醒,吃不了几分钟又睡了过去,真的是蛮辛苦的呢!
那么问题说到这里,母乳喂养到底是“按时”又或者是“按需”?当然这是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。
宝宝的力气一般都比较小,吮乳的时候很容易在吃着吃着的情况下就睡着了,很有可能都还没有吃饱。这种时候,宝妈们就需要搓一搓宝宝的小耳朵,或者轻轻的敲一敲宝宝的脚心,或者换另一侧喂。
对于小宝宝而言,一次的哺乳时间,一般是10-15分钟,也就是说,一般吸10分钟以上就差不多吃饱了。
喂养一次在吃饱的情况下能够维持2-3个小时,所以按时的哺乳能够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。
如果喂养频率频繁到半个小时一次,这样的宝宝常常被称作“零食鬼”,不能够让宝宝形成这样一种坏习惯。
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不要看见宝宝一哭闹就抱起来喂。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种,有可能是饿了,还有可能是尿了,拉了,又或者是困了等等。如何判断宝宝的需求,这个就需要宝妈们慢慢的去积累经验啦。
谈起母乳喂养,其实不管是“按时”还是“按需”,都有其科学合理的那一面。
按需能够在充分满足宝宝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的同时,很好的建立起亲密的母子关系,只是按需过了头,宝宝就容易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,不仅仅让宝妈休息不好,也会让宝宝也睡不好。所以总的来讲,能够将两者结合到一起便是最佳的方法啦。
